首页 > 动态 > 正文

2004年,王立华绑架著名明星牵出大案,枪决前遗愿:给监狱送锦旗

在十几年前的北京,有一个扬言“要把北京闹翻天”的杀人犯,他小时候就被认为是天生的“坏种”,长大后更是谋财害命、作恶多端。

就是这样一个自诩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自然不会将警察放在眼里。但在因杀人入狱后,他却在监狱中难得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善意和温暖,破天荒地向狱警们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这个人是谁?他犯下了哪些案件?又是怎样被打动的呢?


【资料图】

一、死刑犯枪决,监狱收到锦旗

2005年7月1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轰动一时的绑架影星吴若甫上诉案,此案又牵连出了之前富豪之子王大亮被绑架撕票案,两案的嫌疑人都指向了北京有名的黑帮头目王立华。

经过法院审理,审判组判定王立华等三人数罪并罚,执行死刑。

2005年9月14日,遵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主犯王立华等三人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作为将死之人,王立华并没有感到对死亡的恐惧。在从前的他看来,自己的一生已经活得十分潇洒,很“对得起自己”了。

但在看守所度过的一年多时间,让他逐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在王立华被执行枪决后的第二天,一个女子走进了北京市第一看守所的大门,这里正是之前关押了王立华513天的地方。

这个女子是王立华的姐姐,她来是为了帮助弟弟为实现一个心愿。

她给看守所的工作人员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十六个大字:“真情帮教尽心尽责,无私育人堪称典范”。

王立华之所以让姐姐替他给看守所送来锦旗,是因为他在这被关押的五百多天里受到了狱警们的善待,让常年以来习惯了打打杀杀的他,久违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善意。

王立华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犯案出入过看守所。当时,年纪轻轻的他在看守所中时常被犯人们欺负,这段经历让他立下了“一定要做老大”的决心。

此后的近十年中,王立华一直过着为非作歹的生活。他纠集了一群小弟充当自己的打手,参与了多起盗窃、抢劫案件,日常生活中更是以赌博、花天酒地为乐。

其他人对他要么畏惧恭敬,要么避而远之,根本没有人敢跟他发生正面冲突。除了一起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外,他也没有任何真心相待的朋友。

因此,在他刚来北京市第一看守所时,他就表现出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形象。然而,狱警们对此并不感到被冒犯,依然心平气和地对待他。

刚进看守所时,王立华的想法是“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争取逃出看守所”。然而,后面的日子里狱警们对他的尊重让他彻底卸下了心防。

由于王立华是重刑犯,按规定要被多次提审,每次提审前狱警们都会尽职尽责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如实交代案情。在平时的生活中,王立华不仅没被狱警们打骂,还经常被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无形之中,王立华打消了对警察甚至对社会的抵触心理,这让他在也端正了思想态度,不再破罐子破摔,认真地完成分内的劳动任务。

到了王立华执行枪决的前一天,看守所的孙所长特意来看王立华。

王立华久违地感受到了被他人关心的温暖,激动地掏出一把奶糖塞给孙所长。

面对这个曾经嚣张跋扈、草菅人命的犯人,孙所长问道:“如果你从头来过,你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王立华思索良久,坚定地摇摇头。

临别时,王立华对孙所长说:“如果每一个警察都像你们这么好,那么离开监狱的人都不会再回来。”

然而,这份后悔已经来得太迟,远远不足以抵消王立华之前犯下的罪过。

二、逼迫父母离婚的“混世魔王”

王立华,1977年出生于北京市的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

王立华从小性格顽劣,他不爱读书,喜欢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小时候他就发现,靠给小伙伴一些小恩小惠,就能聚集一群小朋友,来共同对付他的“敌人”,这让他十分沉迷于“当老大”的虚荣之中。

逐渐懂事之后,王立华意识到了有钱的好处。只要有钱,他就能吸引更多小朋友跟着他、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小弟”。于是,他动了偷家里钱的心思。

第一次偷钱的行动成功后,王立华便一发不可收拾,频繁地在家中翻箱倒柜,寻找父母放钱的地方。

王立华的母亲很溺爱这个儿子,即便察觉出家中的钱数不对,也不会怀疑到儿子头上,这些事情就不声不响地过去了。

受到鼓舞的王立华已经不再满足于从自己家里偷钱,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学校中老师的钱包。

在一次失败的偷窃行动后,老师们把王立华的爸爸叫到了学校,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联想起自己钱包经常性地少钱,愤怒的王立华父亲当即便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顿拳打脚踢。平时,父子二人间的关系并不和睦,王父是棍棒教育的奉行者,惯常用一顿毒打对待顽劣不羁的儿子。而王立华也十分讨厌父亲的管束,两人间吵闹不断。

在父子爆发这场激烈的冲突之后,12岁的王立华在愤怒中离家出走。

疼爱他的母亲心急如焚,不吃不睡地找了他整整三天,才找到了露宿街头、蓬头垢面的他。

见到母亲之后,王立华并没有对憔悴不堪的母亲表露出一丝心疼,反而冷冰冰地对她说:“你跟他离婚吧,不然我永远不回那个家。”

母亲一开始感到震惊,但她发现儿子不是在耍小孩子脾气,而是在严肃地逼迫她。而她又实在溺爱这个儿子,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跟丈夫离婚,自己一个人带着王立华和他的姐姐搬到了别处。

脱离了父亲的管束,王立华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整个少年时期,他不断地纠集其他不良少年,每天沉迷于旷课、打架。

后来,王立华的母亲看他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子,便把他送到了工读学校,希望他能学一门足以安身立命的手艺。

而王立华并没有安分地学习,相反,他认识了更多不良少年,学到了更多犯罪的方法,开始不断地偷窃、抢劫他人财物。

每次偷盗被人发现,王立华都会被送到看守所。

看守所的工作人员看他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也没怎么难为他,批评教育一番就让他回去了,这让王立华变得更加猖獗。

1995年7月13日,17岁的王立华伙同他人手持菜刀和假手榴弹,闯入居住在丰台区的一个浙江商人住处,抢劫了手机等价值2万多元的物品后,被警方逮捕。

1995年11月28日,丰台法院以抢劫罪判处王立华有期徒刑9年。

在监狱中服刑的日子里,王立华的反社会人格不断加剧。按理来说,他虽然走上了歧途,但只要认真改造,还是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事实上,他却是假装出一副努力劳动、认真改造的样子,心里却对这里的改造教育充满不屑。

在监狱中,更早入狱的犯人们都欺负这个新来的小伙子,时常把自己分内的活儿丢给他,一旦拒绝就要被拳打脚踢。这时的王立华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出狱,用拳头说话。

2002年9月,王立华因为积极改造被减刑,提前两年出狱了。早在狱中,他就已经策划好了抢劫国库的计划。出狱后,他终于能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了。

在着手抢劫国库之前,王立华竟然犹豫着要不要下手杀掉自己的母亲。在他看来,母亲的存在是他的软肋,更是他实施更大计划的阻碍,母亲会牵制到自己的顺利行动。

然而,王立华到底还保留着最后一丝良心。他看到等了他七年的母亲已经满头白发、面容苍老,最终没忍心对母亲下手。

就这样,刚出狱的王立华又一次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三、从绑架富豪之子到绑架明星

在监狱中,王立华认识了王庆晓和董立民两个同期的犯人。三个人臭味相投,在出狱后便聚集到了一起,共同筹划着怎样“干票大的”。

他们首先想到,要想让抢劫行动顺利完成,就得配备足够的枪支作为武器。于是,王立华便在北京、河北、天津等地收购老式猎枪。但猎枪毕竟太过笨拙沉重,使用起来并不方便,王立华等人便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弄到手枪。

2003年间,王立华数次往返于云南、贵州,连订制带搜罗了一百八十多支手枪、冲锋枪,还购买了大量弹药。在王立华的部署之下,他的众多小弟将这些枪支弹药从云贵地区运到了北京。

这时,王立华意识到抢劫布防严密的国库或许并没有最开始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便决定换一些可操作性更强的目标下手。

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一个人——王大亮。

王立华和王大亮偶然相识于一场饭局,当王立华得知王大亮的父亲是个亿万富翁时,便动起了歪脑筋。

王立华叫来了同伙王庆晓和董立民,把王大亮骗到了平谷区的一个理发店,绑架了王大亮。之后,王立华给王大亮的父亲打电话,索要500万元的赎金。

王大亮的父亲爱子心切,立刻给王立华汇去了300万元,答应马上筹集剩下的200万。但王立华绝非信守承诺之人,他觉得留着王大亮后患无穷,在拿到300万元后直接命令手下把王大亮杀掉。

拿着这300万元,王立华过上了一段逍遥自在、任意挥霍的日子。他肆无忌惮地出入酒吧、歌厅,给自己的同伙和小弟们“发福利”,甚至又购买了一批枪支弹药,俨然成了黑社会组织的“老大”。

然而,300万元很快就被王立华坐吃山空了,王立华便又开始动起了绑架劫财的心思。

这一次,他想起了王大亮还有个弟弟王小亮,便打算去对王小亮实行绑架。

将目标选定为王小亮后,王立华一众人等便蹲守在王小亮经常出现的歌厅门口,寻找适合下手的机会。

三番五次之后,王立华始终没能得手,他们便开始留意歌厅、酒吧门口的名车。

2003年2月3日,王立华等人在三里屯一家酒吧门前盯上了一辆宝马,并蹲守在附近等待着车主出现。凌晨1点多,车主出现了,王立华等人一拥而上,对其实施了绑架。

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的犯罪对象正是著名影星吴若甫。

吴若甫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出身的著名演员,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北京特警立刻出动,第二天就抓捕了王立华和一众从犯。

这一案件后来还被改编成了著名的电影《解救吾先生》,由刘德华扮演吴若甫,王千源扮演以王立华为原型的歹徒张华。

2004年10月,吴若甫绑架案审理结束,加上牵扯出的王大亮绑架案,王立华被以绑架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等罪名数罪并罚,执行死刑。

然而,在人生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他却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善意。

从顽劣不羁的少年,到数次出入看守所、监狱的犯人,再到无可挽回的死刑犯,王立华一步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他的堕落、残忍、邪恶,已经让他人性中的善意泯灭殆尽。

在生命的尽头,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却用尊重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让他感受到了触动,甚至开始一改满不在乎的态度,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悔悟自己的罪行。

王立华的一生也充分说明了社会反馈的重要性,要平等的尊重和善待他人。

参考文献

北京法院网:《绑架吴若甫暴出惊人案》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