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有机硅市场均价同比“腰斩”,跌破行业成本线,行业头部上市公司东岳硅材(300821.SZ)业绩由盈转亏,亏损近2亿元。
8月19日,东岳硅材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4.84亿元,同比下降29.09%;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2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5.19亿元。
谈及业绩由盈转亏的原因,东岳硅材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同时,国内有机硅新建产能全面释放,供需短期失衡,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行。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有机硅DMC市场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45.07%,跌破行业成本线。
【资料图】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年初,有机硅DMC市场均价一度直逼40000元/吨大关。但进入2023年以来,DMC价格持续阴跌并“腰斩”至20000元/吨以下,近期均价始终在15000元/吨之下徘徊。
国外市场亦不乐观。从进出口方面来看,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出口均价3227.01美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34.80%,出口数量19.52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6.43%,进口数量5.32万吨,较上年增长4.48%。
东岳硅材表示,由于国外市场需求低迷,部分外企销售重心转至国内市场,进一步加深供应端过剩。
公开资料显示,东岳硅材总部位于山东淄博,2020年3月登陆创业板上市,是国内有机硅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等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以及有机硅中间体等。截至目前,东岳硅材已建成并运营三套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具备年产6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
实际上,东岳硅材的业绩失速自去年开始就已显现。
东岳硅材披露的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7.34亿元,同比增长55.40%;实现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减少55.58%。尽管东岳硅材去年营收大增超五成,但实际到手的净利润反而下降了一半。
在业内看来,东岳硅材之所以会出现营收和净利背道而驰的局面,主要原因仍然是有机硅产品价格周期性高位回调,导致有机硅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
“目前有机硅市场仍处于低位,单体企业多在亏损线上下苦苦支撑,业内呼吁整合的声音越来越多,很多人也都在等待头部企业的动作。”业内人士分析称。
具体分产品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核心产品“107胶”上半年实现营收12.73亿元,而毛利率仅为0.72%,较上年同期下降22.95%。此外,“硅油”实现营收3.24亿元,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4.38%;“110生胶”实现营收2.83亿元,毛利率为-5.18%,较上年同期下降22.55%。
由此可见,在业绩由盈转亏的背后,东岳硅材主要产品的毛利率整体下降超过20%。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岳硅材销售毛利率仅为0.52%,几乎处于亏本销售状态。
来源:东岳硅材半年报
东岳硅材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仅为0.52%。
在此背景下,报告期内,东岳硅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159.95%至-1.97亿元。东岳硅材对此解释称,主要系销售回款减少,采购付款增加所致。
眼看有机硅价格“跌跌不休”,为避免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有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问道,“公司有否有部分停产计划”,“单体车间是否满负荷生产”。
对此,东岳硅材表示“除设备正常检修外,公司无停产计划”,“目前,公司单体车间有计划内的部分设备停工检修及更换,单体车间其他在运行装置负荷正常,开工率处于正常合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华联控股破产重整推进,包括东岳硅材在内的“东岳系”资产也于2022年8月被摆上货架。尽管今年上半年业绩不佳,但公司依然吸引了包括联创股份(300343.SZ)、多氟多(002407.SZ) 两家重整投资人在内的竞逐。
对于潜在的“外来者”,“东岳系”创始人张建宏发起“反击”,由于其在东岳硅材间接控股股东东岳集团内部缔结一致行动关系,进而导致东岳硅材拟变更无实控人状态,也为下一步新华联控股破产重整增添了不确定性。未来东岳硅材会否发生股权变动、甚至控制权易主,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8月10日,针对上述变动,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火速对东岳硅材火速发函,问题直指主要股东是否存在谋求控制权的意向、认定无实控人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
对此,东岳硅材回应称,张建宏之所以与其他两名股东缔结一致关系,系为了应对因新华联控股进入司法重整导致的集团控制权不稳定,系为维护东岳集团经营管理稳定,并非以谋求东岳集团控制权为目的。
谈及公司的经营状况,东岳硅材表示,公司具有完整独立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与控股股东及原实际控制人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和财务方面相互独立。本次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控制权稳定性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