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底,北京遭遇了14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远甚于十年前的“7•21”,它带来的后果是:至少17000辆车报损,342个村庄一度通信中断,国道108、109等断路,三列列车被困在丰沙线内。
这其中,载着976名旅客的K396,滞留在距终点70公里的门头沟区落坡岭。
(相关资料图)
那是7月31日中午,近千名乘客在火车上等了一天,大雨仍然没有要停的意思,因为地处泄洪通道,各方商议后决定转运。当976位乘客陆续走下火车,冒着雨沿泥泞小路前往一公里外的落坡岭社区。
那一晚出现在落坡岭社区的人,都有各自的性别、年龄、名字、来处、去处和历史。这些不同的人,在七月末的风雨中一同走入了落坡岭的故事。
01
这锅刚蒸好的发糕
是她两天来的第一顿饱饭
67岁的安秀莲年轻时就住在落坡岭社区,有三十多年了,中间经历了母亲去世,空了几年,八年前又和爱人住回来。安秀莲觉得这里清净、空气好、社区里的人互相都认识,后面还有一个小菜园——特别适合养老。
自打搬回来住以后,安秀莲从来没在社区见过这么多人,自己家更是没有来过这么多人,不仅管吃,还要管住。
但这么多萍水相逢的人,安秀莲均待之以毫无保留的热情。那天她一直没有离开锅。在那个没有电、没有自来水(都是从山上接的水)、没有抽油烟机、不到两平米的小厨房里,她白天着煮锅螺蛳粉、面皮、方便面……夜里12点,她又把刚蒸好的发糕端上桌,招呼饿了许久的乘客们起来吃点儿。
就着一支40年前蜡烛的烛光,王思雨吃到了这两天的第一顿饱饭。在她的日志里,安秀莲因此也有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发糕奶奶”。
02
38岁的父亲
为了见儿子徒步求生
刘堃是受困列车K396上900多名乘客中的一员。7月31日,在被转移至落坡岭社区后,眼看着社区存粮也消耗殆尽,刘堃和其他五位旅客选择结伴徒步求生,8月1日凌晨5点,他们踏上了一段未知之旅。
为什么不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落坡岭等待救援?
刘堃说,社区的救援能力已经饱合了,居民倾囊而出,力量是有限的。与其没吃没住,不如徒步求生。
他们经历了六个小时的跋涉,穿越6个隧道,走过悬空的断桥、趟过没膝的淤泥,摔了两跤,行程12公里,中午时分走到三家店。沿着大桥下来,他们满身泥泞地向正在路边施工的中铁三局求助,一行五人前往门头沟区政府,把落坡岭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了外面的人。
徒步求生的动力是什么?刘堃的回答很简单,他说:“我就想我儿子”,这是一位38岁的爸爸,下个月,儿子两岁。
03
这只存有父亲遗物的行李箱
终于物归原主了!
随着救援部队进入,协助大部分乘客撤离后,乘客们的行李被暂存在落坡岭社区。经过连日抢修,门头沟交通逐步恢复,行李也重新踏上回家的旅程。
撤离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其中一位年轻的女乘客说,她的行李箱里放着父亲的遗物,想随身带走,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劝她:“先留下吧,你真的拿不了。”为了让乘客们放心,落坡岭社区的工作人员将每一位乘客的暂存的行李贴好标签整齐地摆好,等到道路畅通就立马将这些行李寄出。
2023年8月10上午9:40,暂存于落坡岭社区的102件K396旅客的行李被转运至北京西客站,并逐一快递至每一位乘客。至此,物归原主。
04
从列车脱险后
这对姐弟一个要去学医,一个要当军哥哥
张小莉,K396次列车乘客,一场140年一遇的洪水,让她和孩子们乘坐的列车在落坡岭遇阻,食物紧缺,通讯失联。张小莉是从张家口上的火车,这条路,她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但这一次,是从来没有过的忐忑,因为和她一起的,还有三个孩子:女儿、侄女、侄子——“光带我一个孩子我就不会害怕,因为我身上还担了两个别人家的孩子。万一有什么问题,我父母怎么办?他的父母怎么办?还有我侄女,她的父母怎么办?”
在焦灼的等待中,8月2日凌晨1点45分,他们作为第一批转运乘客,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事后,张小莉四岁的侄子盼望着长大了也成为一名“军哥哥”,而女儿王思雨则憧憬未来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思雨说,在这件事之前,没有想过高考后学什么,但这两天,她有点想去学医,因为救死扶伤,感觉令人钦佩。
当落坡岭风雨交加的时候,不远处的安家庄和沿河城,停着从乌鲁木齐来的Z180和从银川来的K1178,那上面,有和K396乘客际遇相同的两批人。这三列列车上的2831人,在这个七月末八月初,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历经65个小时的大救援,全部旅客脱险。如今都已回到各自生活轨道上的他们,会如何回忆这段经历呢?今晚10点09分,北京卫视播出新闻纪录片——《落坡岭》,全景记录这惊心动魄的四天三夜。
来源:BRTV新闻(记者:朱嘉、尹谦、秦亚利、张亚珩)
关键词: